精美的砚石会说话

2016-12-22 10:44:15 deshang 216

9月26日,刚赴美国开展民间文化交流回来,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李志强又携127方端砚马不停蹄赶至常德,筹备9月29日开幕的李志强端砚精品展。

29日开展当天,《花好月圆砚》《月是故乡明砚》《金猴献寿》《兰亭序砚》《望子成龙砚》等35方李志强端砚精品一经亮相,引得常德爱砚人士驻足欣赏,流连忘返。

今年58岁的李志强来自中国砚都——肇庆端州,年轻时放弃在七星岩景区稳定的园林工作,爱上端砚制作,至今已经有30多年制砚生涯。

 “端溪名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,产于广东肇庆(古称端州),问世于唐初,至今已有1360多年历史,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。”说起家乡端砚的历史,李志强自豪感满满。

李志强向记者详细介绍起端砚来:端砚石质幼嫩、纯净、细腻、滋润、坚实、严密,有的石料独具鱼脑冻、蕉叶白、冰纹、青花、玫瑰紫、火捺、金银线、石眼等天然石品,有储水不耗、发墨快、不损毫、呵气可研墨、隆冬不冰的特色。

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肇庆有3家国营制砚厂,以出口日本为主,端砚多按常规制作,刻以梅兰菊竹等。”李志强回忆说。他却不按常理出牌,埋头考究起每一块砚石的纹路、色彩、石品等,遂随类赋形、因材施艺,精心雕琢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李志强制作的32方山水人物端砚一经推向市场,被日本人相中,以4万元收购。这批智慧与汗水的结晶,坚定了李志强制砚的决心,他于1989年开了一家小型制砚厂——七星名砚工艺厂,5年后承包下肇庆最大的一家端砚厂。

曾经有一段时期,李志强天天守在石头堆里,找石头找灵感。“那时,工厂规模大,占地10亩,储有几百吨的石头。常常是一场雨后,石头被清洗干净,纹路逐渐显现,最是寻找创作灵感的时机。”李志强说。

“相石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工序,也是苦乐心情撞击的过程,当端石呈现眼前,天然完美的造型让人欣喜若狂,当不可预料的瑕疵出现,带来的只是惋惜。”李志强说。

在李志强看来,每一方砚石都是有灵气的。“精美的砚石会说话,与其说是我在制作砚石,不如说是砚石在教我怎么做,这就要靠你的灵感来发挥,做出最好最完美的端砚来。”李志强说。

 “比如说一块砚石上长有一颗石眼,像极了月亮,你完全可以发挥想像的空间,将它制作成‘举杯邀明月’‘月是故乡明’等富于诗意的主题砚。”李志强介绍道,“创作《喜从天降砚》时,我就利用砚石上的天然石纹雕一只蜘蛛从天而降,罗汉仰天观望,令作品妙趣横生。”

1996年,李志强从肇庆羚羊峡斧柯山的麻坑收获一方巨石,他充分利用其自然形体,设计雕刻了108条形态各异、栩栩如生的云龙和水龙,大小不一的石眼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每条龙的口中,形成“百龙戏珠”的壮观场景。该砚取名《端溪龙皇巨砚》,长2.76米,宽2.16米,砚厚0.21米,重达2吨。当时,肇庆驻香港的饮食协会打算出价130万元购下,在香港回归当天展出。李志强几经思量,还是打算留在家乡肇庆。后来,该砚入载2000年度大世界基尼斯之最。为了弥补遗憾,1997年,李志强又亲手制作了一方50厘米左右的《香港回归砚》,赠送给驻港部队,向香港回归献礼。

多年来,李志强精心设计制作的端砚在全国工艺大展中斩金夺银无数。其中《故乡山水砚》《七星人间砚》《潇洒走一回》《明月松间照》《西游记砚》等作品在多届中国文房四宝名师大赛中获金奖;《螳螂捕蝉砚》《蕉荷听雨砚》《天上人间》《十八罗汉》等作品在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中获金奖、银奖;《蓬莱仙境砚》获中国工艺美术“百花奖”铜奖;《钟馗嫁妹》在第八届中国(长春)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;《花好月圆》《云海幽居》在首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展获金奖、银奖。

李志强制作的端砚会“说话”,名气越来越大,慕名拜师者不少。多年来,他收徒不下百人,有2位成了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,还有不少成了省级制砚艺术大师,他也被誉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。李志强说,制作端砚乐在其中,传承端砚文化重任在肩,他还会继续努力。(王敏)(配图来源于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