蓄势腾飞正当时:常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综述

2016-12-22 10:58:13 deshang 313

9月,正是鱼肥藕熟、金橘飘香的丰收时节,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默默耕耘,也拿出了闪亮的成果。9月6日至7日,记者采访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工程,只见古香古色的桃花源古镇,初具规模;德国小镇,正以它的异国风情呈现在市民面前;长长的河街,麻石铺路,唤起常德往昔的记忆;建在柳叶湖亲水游道上的“中国常德唐诗墙·柳叶诗韵”已经完工,湖边的游客偶一回首,就能沉浸于唐代的诗情画景……所有在人们头脑中若隐若现的关于常德的美好意象,都以实物实景展现在面前。常德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不再只是写在纸上的结论,而是以宏大的产业规模,邀请人们参与其中,进行体验。6月4日至5日,省委常委、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考察常德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后感叹:“柳叶湖+文化+生态+产业,是精神文明、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完美结合。”

 

 深化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

 

多年来,体制机制一直是制约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,文化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,产业发展无从谈起。党的十七大以来,我市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,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。

2010年11月14日,津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、广播电视台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举行挂牌仪式。至此,常德市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,全面完成了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。

我市的改革没有止步于此,而是一步步向深层推进——

2011年3月29日,常德日报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,成为湖南省除长沙外第一家市州党报传媒集团。常德日报顺应文化体制改革潮流成功转型,实现由传统报业向传媒产业的极大跨越。

2012年4月19日,常德市湘楚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,标志着常德市1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全面完成。

2012年、2013年,常德市接连被中宣部、省委宣传部评为“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”和“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”,鼎城区草坪镇被评为“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”。2011年10月22日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到鼎城区草坪镇考察,“常德文化现象”蜚声全国。

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,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蹄疾步稳。2014年,以市委办、市政府办名义出台《常德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,确定了10大项、54小项改革任务。2015年以来,重点开展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、国有文化资产监管、新媒体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的改革。

文化体制改革,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,激发了文化单位的活力。

常德广播电视台和常德日报社改革后,灵活的体制机制带来了勃勃生机。2011年至2015年,在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的前提下,两家传媒集团经营收入逆势上扬,分别从5908.04万元、4379.67万元上升到6296.18万元、5748.11万元。

市博物馆、市图书馆、市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,通过实行全员聘用、岗位工资、业绩考核等办法,扎实推进人事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发展活力明显增强。

桃源县汉剧团转企改制后,主动整合资源、寻找市场,将原来老剧场改造成了“梨园百利剧场”,每晚座无虚席,月营业收入达25万元,员工月收入平均增加1500元。谈起汉剧团的变化,该团团长黎世忠深有感触地说:“这要是放在几年前,不敢想象啊!吃大锅饭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。”

 

 

  科学定位 谋划发展蓝图

 

抓文化就是抓发展。早在2004年,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就提出“经济强市、文化名城、和谐常德”的发展战略,在全省率先确定了文化工作的战略地位。

2012年,乘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,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》《常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(2013—2017年)》等文件,明确立足本地优势资源,重点发展广播影视业、数字动漫业、文博会展业、文化旅游业、文娱演艺业等10大文化产业。    

2015年,市委、市政府审时度势,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,成立了由市委常委、市委宣传部部长唐贵平为组长的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小组,从发展“美丽经济”的高度,定位文化创意产业,提出要把常德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
2015年7月2日,市委书记王群主持召开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小组2015年第一次会议,提出文化旅游、文化创意、文化名城“三个文化,软硬兼施”的工作思路,确定了桃花源“6+1”、柳叶湖“N+1”、穿紫河风光带、柳叶湖影视创作与拍摄基地、丁玲文学奖励基金、一江两岸诗画长廊、尚一网“新三板”挂牌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。常德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蓝图正式绘就。

  

 

融合发展 走好“文化+”路子

 

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行业。我市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,强化“文化+”的理念,将文化创意融合在各领域之中,推进文化与旅游、城建、科技、体育等深度融合,产生了倍增效应。

“文化+旅游”挖掘旅游景点文化内涵,做活水文章,让柳叶湖的浪花飞起来。常德欢乐水世界开园3个月,就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,门票收入过亿元,市城区宾馆一房难求。省旅游界知名人士感叹:“在长沙都听到了常德的水响!”2015年,常德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41.85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276.09亿元,旅游经济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.1%。桃花源景区进行为期一年半“闭关”改造,秦溪、秦谷、桃花山等“6+1”项目相继推进,景区将于2017年6月30日惊艳“面世”。

“文化+城建”。景是一座城,城是一座景,城景一体理念在新区建设、旧城改造、“三改四化”等城市建设中得到完美体现。重建的大小河街,让穿紫河真正成为一条流淌文化的河。市城区老西门文化商业街融入了常德特色文化元素,护城河、窨子屋、丝弦剧场、钵子菜博物馆等常德地方文化元素成功恢复再现,吸引市民参与体验,激活了城市的文化记忆,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。

“文化+科技”。创源、华智两家动漫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动漫企业。两家公司先后筹拍了《刘海砍樵》《孟姜女》《雷锋》《航天小子》等多部原创动漫,平均每年推出原创动漫作品1至2件,动漫生产时长在省内仅次于长沙。常德金鹏印务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,稳居中国印刷行业前15强,中国烟标印刷前3强。临澧烟花产品走出国门,打入了欧美市场,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。

“文化+体育”。柳叶湖继欢乐水世界火爆之后,又迎来了赛事亮点——国际马拉松赛成功落户常德,从今年开始,将连续举办五届。

 

 

  政府引导 壮大市场主体

 

发展文化创意产业,既要用好政府这只“看得见”的手,又要用活市场这只“看不见”的手。

近几年来,我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连续增长,从2006年2000万元,到2010年2800万元,再到2015年3800万元,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呈逐步上升趋势。同时积极争取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,近两年分别争取到省引导资金360万元、420万元,连创历年新高。在文化引导资金支持下,一大批项目成长壮大。常德丝弦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在产业资金的扶持下,打造了《枕头风》《书记抬轿》《生在潇湘多自豪》《五朵金花炫鼎城》等一批原创精品节目,赢得市场好评。2015年,市城建投公司与其合作,在老西门商业文化街重建了丝弦剧场。常德丝弦继2015年走进联合国后,2016年又走进艺术之都——法国巴黎。

市政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,对文化产业在税收减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。动漫《雷锋》播出后,获得了55万元的奖励资金。《刘海砍樵》《孟姜女》等原创动漫也都获得了奖励。从2004年起,市委宣传部会同财政、税务部门联合行文认定了两批转制文化企业,文化企业从转制之日起开始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。2004年至2015年,全市有常德日报传媒集团等20多家文化企业累计减免税收达24503.7万元。

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扶持措施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,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情高涨、信心倍增。据不完全统计,常德70%以上的文化企业都是从酒店、房地产、家具等行业转型而来。2012年3月12日,湖南尚一户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。该公司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的新型平台, 常德日报传媒集团仅占股权45%,其余由几名社会股东投资。

常德荣星互联家居文化公司也闻风而动,推进产业转型,与“桃花源百床馆”联姻,将“桃源工”技艺与家具生产融合,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了荣星桃源工非遗传承生产线。生产线营运一年多,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2%以上,仅此一项创收近5000万元。

武陵工业园转型打造互联网产业园,目前已有80余家企业申请入园,本地易购、玖和传媒等近30家文创企业签约进驻,被评为“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园”。

2013年至2015年,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式下,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,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1.2亿元增加到81.3亿元,占GDP比重从2.7%提升到3%,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99家。一路加速上扬的增长曲线让人坚信: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已迈入跨越发展新阶段,逐步成为常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(蔡德东)


招生首页
学院概况
招生计划
网上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