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全国一流的壁画艺术群

2016-12-22 10:45:56 deshang 392

船在水中行,人在画中游!10月17日,穿紫河首航。人们惊奇地发现,横跨于穿紫河上的九座桥“别有洞天”:《屈原》《沅水莼情》《古韵码头》《渔之乐》《刘海砍樵》《桩巴龙的故事》等,一幅幅壁画或生动再现古城古韵,或浓郁散发城市乡愁。穿行穿紫河的桥,犹如穿越历史隧道,令人陶醉流连。

这些千姿百态、精彩绝伦的桥梁壁画,凝聚了艺术家们怎样的智慧与情怀?承载了怎样神圣的使命?其背后又曾上演了哪些惊险感人的故事?11月6日,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、穿紫河桥梁美化工程艺术总监孙韬欣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,动情讲述那些背后的故事。

太阳山壁画让我与常德结缘

记者:孙教授,您好!可否先谈谈您与常德的情缘?

孙韬:与常德结缘是2014年秋,当时正筹备全国美展,常德画家莫道宏寄来一组太阳山壁画图,我觉得这组壁画做得很特别,挺有意思的,就与莫老师联系上了。那年寒假,在他的热情邀请下,我第一次走进常德,观看了太阳山壁画,很是震撼,没想到常德的艺术家可以这样自由发挥,做出如此大体量的壁画群。2015年春,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成员受邀来常德,与这里的画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艺术交流。期间,我因常德画墙筹建工作又来过一次。可以说,我与常德早已结下不解之缘。

记者:穿紫河桥梁美化工程时间紧、任务重,我还听说当时您手头正在忙另一个重大题材壁画创作,是怎样的情份让您兼顾两头挑下常德这个重任呢?

孙韬:是的,当时我正着手做一个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,入选的画作将收入国家博物馆,忙得不可开交。这时,常德美协主席漆跃辉给我打电话,说常德有个穿紫河桥梁美化工程,做壁画,挺有意思的,希望我能参与进来,我刚开始没答应,他就反复做我的工作,一天打了5个电话,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。他又把几座桥拍下来发过来,我一看,这些桥又大又多,9月底就要完工,这就更不好做了。拗不过情面,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于4月初来常德,看了穿紫河,有些震撼,没想到常德城里有这么大一条河。当天晚上,我翻来覆去想,我做过这么多壁画,还从未在桥底下做过,怎么搭浮桥,怎么作画,我又不敢做了。如此反反复复,在漆主席等人的怂恿下,我最终还是接手了。这里面,有一份特殊的常德情结,也有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恋水的浪漫情怀。

让穿紫河桥梁壁画呈现千姿百态

记者:一条河上九座桥,如何各展风姿?您能谈谈整个工程的设计构思吗?

孙韬: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刚开始,我们只是投石问路,递交的方案是半涂鸦式的,多为现代主题,与常德本土文化关联不大,内容马上被否定了。政府部门提出,要主打地方文化题材,于是找来本土民俗专家提供素材,最终敲定了设计方案。 九座桥,各有鲜明的主题。白马湖桥的《百花深处》,与桥下环境、水乡生态相辅相成,突出表现白马湖地区丰富的植被与花卉,雅俗共赏,老少皆宜;船码头一桥的《古韵码头》,再现老码头的繁华景象;长胜桥的《九龙呈祥》,以九龙为画面主体,壁画下部为“孤峰塔”“桃花源”“武陵阁”等文化景点,沅江串流其中,另有《龙王招亲》和《桩巴龙的故事》,以民间美术与楚文化元素,展现楚文化的神秘与浪漫;遇仙桥的《翱翔》《一江两岸》和《遇仙》,以山脉、仙鹤等为主题,引人入胜;穿紫桥定位为与常德有着颇深历史渊源的屈原文化, 有《九歌》《屈原》《龙舟竞渡》《离骚》4个子主题;七里桥的《刺绣藻井》《七里祥瑞》,采用沅州石雕、桃源木雕、桃源刺绣为基本元素,6块浮雕为桥墩美化,桥底壁画采用桃源刺绣为设计元素,提取其中的麒麟、瑞兽、吉祥图案造型合理安排画中,桥底彩绘主要表现古常德热闹喧嚣的街景;紫缘桥定位为渔猎生活,《渔之乐》古今穿越,《水乡古韵》体现武陵渔人、水乡人家古代的劳动生活场景;姻缘桥的《刘海砍樵》《龙女牧羊》,是两大爱情神话故事,令人神往;铁路桥的《街画艺术》,展现异彩纷呈的现代气息。

记者:桥下作画,难度大,创作的背后肯定有不少故事可讲吧?

孙韬:这是一项大工程,需要一个大团队合作才能完成。我们的团队即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二工作室师生。九座桥,各有一人为主设计创作,最大程度发挥艺术家特色,力争呈现桥梁的千姿百态。

创作时恰逢暑期最为湿热难耐的日子,不断攀高的绝对温度加上潮湿,作者们每日在汗流浃背中工作,最热的时候睫毛已经拦不住汗水,连眼都几乎睁不开。

水上作壁画这是第一次,经费有限,时间又短,难度极大。船行道的位置一般在河的中央,这恰恰是各桥最为重要的创作位置,但是,水的深度令我们“闻而生畏!”有6至7米!倒不是“自曝家丑”,要知道,腿脚不利落是画家们长年静姿作画而形成的职业病。在这种漂忽不稳的由浮筒连接而成的浮台上,画笔基本不可能安静地停在一个点上,特别是人需要在几层脚手架上(有些桥需要四层)操作时,整个人全程都处在加倍的晃动中,浮台上随时有人走动,说心里话,即便只是坐在上面都不想多坐一秒!事实证明,落水是免不了的,浮台尺寸有限,没有多余的进深,画家有后退着打量画面的习惯,据我所知就有4个人踩空落水,其中一个更是“一日两落”。另外,头上磕出大包,鞋底踩中钉子,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。庆幸的是,大家都平安无恙。当然,水上作业也不是没有乐趣,比如,几乎男生们都能熟练驾船了。

这次创作还有一个更大的难点,就是“名副其实”的曲面绘制,而且有天顶多处。一般来讲,偶尔仰仰头对颈椎蛮有益处,但是如果是超过二三十天的连续仰头绘制,就不得不叫人联想到米开朗基罗的励志故事,何止是颈椎病有所缓解,陈年的驼背也没了,不过副作用就是,和米开朗基罗一样,在完成天顶画之后,也更习惯于把手举过头顶读书。

打造全国一流的壁画艺术群

记者:如今,工程已经面世,也赢得了市民的赞许,回过头来,您怎么看这个工程?怎么看常德这个城市?

孙韬:可以这样说,这是全国极少有的、由中国第一流专业院校师生集体制作、在桥下完成的壁画艺术群。整个工程覆盖了手绘、浮雕、釉陶、马赛克镶嵌、彩石镶嵌、彩色玻璃镶嵌等8种大材料和20种以上的不同制作手法,这种材技的丰富性也是罕见的,为观众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。整个壁画群富于艺术的原创性。

常德的领导是有魅力的,这个城市不大,目前就有好几件艺术品在中国都相当有特色,如太阳山壁画、常德诗墙等,加上正在打造的常德画墙,做得好的话,常德将成为中国当代壁画很突出的一个城市。

我到过欧美许多城市,走过乌镇、西湖等地,感觉常德很美,穿紫河的打造也不止这几幅画,而是整个水系的改造和周边环境的提升,德国风情街做得很地道,常德河街还原古韵,现代化大都市与古城文化有机整合,休闲味十足,太舒服了。前些日子,我绕着水系走了一圈,被这里的美景打动了。我想以后还会经常来常德,因为我的“女儿”(我参与创作的七里桥和姻缘桥壁画)嫁到了这里,我要看着她的“婆家人”是否对她认可,给她应有的待遇啊!(王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