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因为爱,我们留下来了”

2016-12-21 11:17:43 deshang 394

我叫沈慧颖,是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。我来自遥远的东北,扎根于美丽的常德,这一切缘于特殊教育。

2011年9月,第一批学生陆续到校,科班出身的我自认为能运筹帷幄,调教好这些学生。出乎意料的是,孩子们的问题行为超乎想象。这些孩子面对陌生的校园显得格外焦虑、焦急、焦躁。一个10岁的唐氏综合征小女孩,伴有语言障碍,性格孤僻。我第一次和她交流时,刚蹲下身拉她的小手,她突然将满嘴口水吐到我脸上,那年我20岁,头一次遭遇这样的委屈,心里一阵酸楚。半夜,一名自闭症小孩哭着喊着要回家,我们把他带到办公室,陪他做游戏,直到他睡着。可到了第二个晚上,小孩重复同样的行为,那次我们熬了一整夜。

学生的问题行为不断出现,我们连连受挫,作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,我们在想:大老远地跑来做这样的工作,值得吗?

熬过艰难的开始,情况慢慢好转,特别是先后发生的3个小故事慢慢改变了我们的想法,让我们看到了风雨之后的彩虹。

刘老师是我校的聋儿语言训练班班主任,她班上的孩子3至6岁,活泼可爱、智力正常,只是听力有问题。2012年9月,4岁的洋洋结束了在家自学的日子,作为语训班第一批孩子来到学校,家里把希望全寄托在学校。刘老师为了让洋洋僵硬的舌头灵活起来,人学起就带着他做口舌操,舌头伸出,缩进,左转,右转,上伸,下压……一次在教洋洋发“L”音的时候,需要用舌尖抵住上齿龈,并保持这个夸张的口型反复训练。11月的常德有些阴冷干燥,洋洋粉嘟嘟的小嘴干裂了,刘老师看着心疼便给他抹上甘油,继续教他练习发音,由于舌尖上抵,遍数太多,刘老师也恶心干呕,大颗大颗的眼泪硬生生掉下来。洋洋从书包里拿出毛巾,轻轻帮老师擦脸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通过一年多的训练,洋洋能标准地说出许多话,并在湖南省第三届听力言语康复大赛上,荣获语言类个人赛二等奖、唱歌类个人赛三等奖。就在这些瞬间,老师、家长总会忍不住泪流满面,孩子的不幸没有让他们绝望,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。

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,一位家长把自家种的果子拼命往魏老师手里塞,魏老师说什么也不肯收。这位家长突然有些激动,泪水不停从脸颊上滑落,哽咽着说:“魏老师,是我们亏欠孩子,却让你帮我们弥补,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你啊!”原来她的孩子先天性耳聋,一直没能上学,13岁的小胡只好待在家里,爸妈暗自难过,甚至自责。自从进了特校,魏老师对他悉心教育,依循着孩子的禀赋,晚上加班辅导,教他练习手语,认识汉字。一年时间,孩子就成为了班上甚至学校的佼佼者。在首届学生绘画展上,

他的绘画作品获省级一等奖,他和魏老师表演的手语诗震撼了观众。这次期末考试,虽然用的是普校试卷,但小胡各科成绩都达到普校优等生水平,家长内心的高兴与感动又怎能不催人泪下呢?

一个“十一”假期,妈妈从老家来看我,接到她后我们打车回学校。下车前,我对司机说了一声谢谢。不料司机却回头对我说了句:“应该是我对你说谢谢才对,你一个北方的女孩这么远到我们常德特校教书,真不容易。”司机的这番话,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妈妈。后来妈妈对我说,她原本是想来劝我回东北工作,但是看见一个普通出租车司机都能对我的工作这么感恩和尊敬,她放心把女儿交给这样的一个城市,她为女儿从事这样的工作而骄傲。

故事讲到这,我不禁感叹时光悄然流逝,却带给我们太多感动、太多感悟。3年前我们遇见这些孩子,受伤过、彷徨过、幸福过,最后我们都毅然留下,故事没有结束,感动仍将继续。

  (沈慧颖讲述   周勇军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