喊你来看“湖南花鼓戏”
5月16日上午,湖南省花鼓剧院组织开展的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在汉寿一中龙池讲堂举行,现场1200多名师生共享了一台“花鼓戏”文化大餐。
表演艺术家们带来了花鼓戏知识讲座和经典花鼓戏范唱《放风筝》《瓜子红》,由两位国家一级演员李鸣、龙兰湘演唱的花鼓小戏《盘花》,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、极具韵味的长沙话唱腔,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心。欢笑声、哼唱声一浪高过一浪,大家看得津津有味,兴奋不已,表现出极大的兴趣。主持人更邀请了汉寿一中三名小戏骨参与了互动表演,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。
这次活动,拉近了戏曲艺术与学生的距离,让学生领略到了花鼓戏的韵致魅力,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,也提高了同学们对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,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。
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。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、岳阳花鼓戏、衡阳花鼓戏、邵阳花鼓戏、常德花鼓戏、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,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。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,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“三小”演唱。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、打锣腔、牌子、小调四类,都有粗犷爽朗、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。
1957年,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,设有花鼓戏专科。据记载,清代道光初年,常德花鼓戏已有了上演夜戏的戏班。据1981年统计,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,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。1983年春,从常德石门县唐代建筑夹山寺戏残碑中,发现了记载清代中叶常德花鼓戏活动的可靠记载。2008年,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常德花鼓戏主要流行于常德、桃源、汉寿、临澧、大庸、慈利一些地方。它源于民间的“采茶灯”、“车儿灯”,清末流入城市。宣统年间《长沙曰报》就有常德禁“花灯*戏”的记载,正因为此,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,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汉剧的影响。常德的音乐也是“川调”、“打锣腔”和“小调”。主要剧目有《林英观花》、《跳粉墙》、《拣菌子》、《双下山》以及解放后改编的《尤二姐之死》。新编现代戏《山村兽医》。